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作出进一步规划,要求新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并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过渡期政策再延长一年,至2018年底。
“目前,列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城市共13个。除(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2015年设立外,其余12个城市均为2016年初设立,分别为:宁波、天津、上海、重庆、合肥、郑州、广州、成都、大连、青岛、深圳、苏州。”
新建试验区向西部扩围
除少数城市数据缺失外,沿海地区的跨境电商交易额明显高于内陆地区,其中杭州和深圳是跨境电商交易额最高的两座城市,而成都和重庆作为仅有的入围试验区的西部城市,其交易额较小。在前两批试验区集中于东部的情况下,新建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或更多的考虑西部城市,西部有望扩围。而将监管过渡期政策延长一年,不仅有利于巩固电商企业信心,也同时说明了监管层对行业创新模式的认可。
沿海地区跨境电商发展更快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旨在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协同发展,破解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难题。其目的是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链,逐步形成一套适应和引领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管理制度和规则,为推动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经对13城跨境电子交易方面的数据统计发现,沿海地区的跨境电商交易额明显高于内陆地区,其中杭州和深圳是跨境电商交易额最高的两座城市。杭州2016年跨境电商的交易额为527.28亿元,深圳达到2622亿元,成都和重庆,作为仅有的入围试验区的西部城市,其交易额较小。
对于城市在交易额上的差距,主要是受本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阶段,以及对外贸易总额的影响。杭州作为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依托阿里巴巴等企业优势,在跨境电商方面具备了先发优势,目前其试验区的多条经验已经获得管理层认可,并在全国推广。深圳的优势在于作为我国外贸进出口的聚集区,其外贸基数一直较高,2016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6万亿元,远超成都、重庆两地同一数据的总和。
衡量跨境电商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准
深圳能够成为目前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最高的地区,与两方面优势密切相关,而这两方面优势,或能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是否具备跨境电商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准。
一是交通物流优势。深圳依靠机场、港口以及毗邻港澳优势,具备了发展跨境电商贸易的交通基础;尤其是在电商物流方面,目前深圳拥有全国80%的供应链企业总部,仅在前海注册并运营的现代物流业企业就超过5000家,这也助力深圳全面搭建起一个包括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航运服务、跨境电商等在内的现代物流体系。
二是电子商务区聚集优势。目前深圳全市已建成以福田国际电子商务、南山蛇口网谷、前海跨境电商、罗湖互联网产业园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集聚区近40个,园区总面积已超过200万平方米,近7000家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入驻。
来源:城市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