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南宁落下帷幕。本届东博会共组织签订国际、国内合作项目179个,总投资额超3000亿元,较上届增长13.7%,签约项目总投资额创历届之最。
尽管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却依旧保持巨大活力。今年前8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增长22.8%,东盟继续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充分展示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具有特殊的互补优势。
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对双方而言,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特殊年份。过去的30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在政治、经贸乃至人文等方面都日益紧密。接下来,中国和东盟的合作将迎来更加牢固、更加壮丽的30年。
30年发展:从83.6亿美元到6852.8亿美元
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1967年8月8日成立于泰国曼谷,现有10个成员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
我国与东盟地理位置毗邻,历史文化交融,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各具特色,经济贸易结构互补性强,开展经贸合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自1991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我国与东盟国家交往日益密切,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2013年中国与东盟携手建设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2019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议定书》全面生效,双边经贸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贸易规模快速壮大。根据海关总署数据,1991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至今30年间,我国与东盟国家交往日益密切,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由1991年的83.6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6852.8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85倍,年均增长16.5%,比同期中国外贸整体年均增速高出3.4个百分点。
商品结构不断优化。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对东盟进出口商品种类少、贸易规模小。90年代后,以纺织服装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我国对东盟出口比重逐渐提高,同期自东盟进口原油、橡胶和原木大幅增长。进入21世纪,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自由贸易区建设持续加速,我国对东盟进出口商品种类不断丰富,互补性的贸易结构逐步形成。
企业通关享惠更加便利。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施以来,中国海关牵头与东盟完成原产地规则升级谈判并顺利实施。截至2020年底,中国企业享惠进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3.3万亿元,年均增幅27%;双方之间90%以上的货物可享受零关税待遇,共计减让税款3149亿元。
背后原因:中国与东盟建立深度融合的产业链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越走越近。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外溢效应。另一方面,东南亚国家也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它们增加了对区域内部经贸互动的需求,开始通过吸引外资来实现本国的工业化。
东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有五个主要原因:
第一,自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以来,中美贸易呈现收缩态势,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收缩将会延续。中国和东盟为抵消中美贸易下降带来的冲击,努力扩大双边贸易,取得了一定成效。
第二,东南亚地区产业发展迅猛,劳动力优势吸引了大量外资,越南表现尤为突出。根据相关数据,越南正在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高科技产业,吸引了不少中日韩企业的投资。
第三,中国与东盟的产业纽带在过去几年中得到加强。由于劳动力价格水平的上升,一部分中国、日本和韩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企业将原来设在中国的工厂,转移到了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
第四,上述产业链是延伸到东盟,不是脱离中国。有些工厂迁移到东盟,并非意味着整个产业链的移出,它不过是中国产业链的扩展和延伸。转移到东盟的工厂仍需要中国的原料、技术、零配件和设备的支持。
第五,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提升,中国对东盟国家农牧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同时,中国还是东盟旅游市场的主要来源地,来自中国的游客约占该地区所有游客的40%。目前受到疫情影响,旅游市场大幅萎缩。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疫情发生后,东盟相关企业及投资方会担心对中国产业链的过度依赖而做出调整。但是,这些企业已经与中国企业形成了深度融合的产业链,况且,短期内也没有其他国家能够替代中国。这一地区(东盟+中国、日本、韩国)依然是全球经济的主要动力源和世界制造业基地。
展望未来:RCEP为中国与东盟带来历史机遇
在看到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取得喜人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同东盟各成员国贸易发展仍不均衡。
在东盟十国中,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与中国贸易额位居前列。越南更是首次超过澳大利亚成为中国第七大单个经济体贸易伙伴,中越贸易增速高达18.7%,在主要贸易伙伴中稳居第一。然而,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盟欠发达国家与中国贸易量仍偏小,未来有较大优化空间。
值得期待的是,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红利持续释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区雏形初显,这将在更大范围内、更高水平上把中国与东盟十国的资源和市场优势与其他RCEP成员国的资本和技术优势紧密结合。
渣打银行于今年5月27日发布题为《商业无国界:中国——东盟贸易走廊》的报告,表明中国企业期待在RCEP生效后加速投资东盟:有近九成的受访企业(88%)计划在RCEP生效后的3-5年内对东盟增加投资超过25%,42%的企业增加投资的比例超过50%,显示中国企业对于RCEP生效后的东盟机遇充满信心。
可以预见,由经济的互联互通驱动的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未来将会更加紧密,也会不断加强协调。RCEP正式生效后,中国与东盟需在更高层面上做出产业链的安排,调整本国市场的需求,并在绿色经济、供应链升级和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加强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共同体,充分发挥世界经济“稳定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