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是以加工为特征的再出口业务,按照所承接的业务特点不同,常见的加工贸易方式包括:进料加工、来料加工、装配业务和协作生产
就加工贸易而言,有些偏见仍然需要扭转,结合加工贸易进出口数据,提出四个问题:
【1】还要不要加工贸易?
这反映在近期进出口数据中,加工贸易出口额在全部出口中的占比,不断创造改革开放最低点。长期以来,加工贸易是带动出口乃至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2018年以来,加工贸易在出口总额中的占比逐步回落,甚至迫近30%的关口。这或许反映了短期中美经贸摩擦的冲击,但更重要的是长期对加工贸易的忽视。
【2】加工贸易还重不重要?
按照贸易方式不同,进出口贸易可以分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两种方式。近期一般贸易进口增速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背离,既反映了社零口径的调整,另一方面也反映国内消费并非如想象中那么差。加工贸易形成的贸易顺差稳中微幅波动,未来伴随着有利进口的因素逐步落地,加工贸易的支撑作用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3】加工贸易真那么低端?
加工贸易的进口对象一般是原材料或中间品,加工后出口的货物是中间品或最终商品。以机械及运输设备大类为代表,从2014年底以来,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在出口总额中的占比逐步攀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加工贸易的深度不断提高。如果再剔除掉价格因素,则会发现得更为明显,出口数量的增长是核心因素,加工贸易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低端。
【4】能否简单放弃加工贸易?
当年日本就犯过同样的错误,现阶段中国要实现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并不能指望“一蹴而就”,特别面对美国“制造业回流”、产业向越南等东南亚转移,只有通过减税降费等手段,尽量留住加工贸易,不能“倒洗澡水,也把孩子一起倒掉”。
还要不要加工贸易?
一谈到“加工贸易”,头脑中或许会浮现“低端”这个词汇,随之而来的就会想起这么个故事,“中国加工贸易企业制造一个芭比娃娃,其中35美分,落到中国企业口袋;20美元,装进外国老板腰包,从鞋子到衬衫,从圣诞树到电动玩具,从电脑到苹果手机,许多加工贸易企业曾经或正在演绎这样的分配故事。”长期以来,加工贸易一直被诟病,被简单认为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典型代表。对于加工贸易的简单轻视,或许也反映在了很多地方政府的具体行为中,认为加工贸易反映地方产业结构落后,产业层次较低,获利更少。这反映在近期进出口数据中,则是加工贸易出口额在全部出口中的占比,不断创造改革开放最低点。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