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下午,由上海海关学院指导,中航运物流俱乐部、云贸通关务&贸易便利化专委会主办,上海市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协会、上海科越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贸易便利化与AI智能通关研讨会—暨科越云通关新品发布会”成功举办。在齐聚一堂的盛会上,多位来自学界和业界的代表分享了他们在开发领域的实践经验。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上海海关学院海关法律系副主任,教授朱秋沅”如何浅谈“贸易便利化与智慧海关”相应的贸易效应。
上海海关学院海关法律系副主任,教授朱秋沅
发言主题“贸易便利化与智慧海关”
各位尊敬的领导,专家,来自关务界的朋友们;我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规则和制度的领域;现在国际和国内关于贸易便利化规则制定方面的变化;在整个的全球贸易变化进程中,智慧海关,体现的是技术的话语权;需要海关和商界的共同发展;世界海关组织“二十一世纪海关”战略文件旨在确立未来海关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素,积极倡导“为无缝链接的贸易、旅行和运输打造智能边境”,以此引领国际海关界聚焦海关现代化建设,维护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经修订的京都公约》总附约部分的“新技术应用”、“数据事项”、“与第三方的关系”三类的系列更新提案和新提案进行讨论,信息中心代表按照工作安排,参加“新技术应用”和“数据事项”两项,共包括三项提案:“互联网+”监管及海关服务(第137项)、跨境电商数据模型(第136项)以及海关监管信息交换共享(第138项)。
我们可以看到在WTO的《贸易便利化协定》的要求中,贸易便利化协定80%是对制度的调整;尤其是第三项,把确定和公布方向时间作为义务,国家在不断地压缩放行时间。
2021年实现智慧海关基本建成,支撑海关履职更加有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高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成为常态化基础技术,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智慧海关应用5G、无人机、机器人等技术,实现单兵装备小型化、便携化、智能化、泛在化。智能审图依靠科技手段综合分析物品的形状、密度、原子序数进行判图,平均判图时间为3秒,判图结果具有较高的客观性。智能审图”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突破人工审图的短板和盲区,精确查缉目标物。旅检现场行李物品多、杂,不论是行李的摆放位置还是行李内物品的摆放位置都会影响人工判图,一些走私违法行为运用的藏匿手法更是隐蔽,肉眼难以识别,人工审图存在一些难以突破的局限。中国海关在世界海关业务领域率先推动人工智能(AI)技术与海关一线监管深度融合,运用智能审图系统对濒危物种、固体废物等加大监管,提升打击走私犯罪效果。
2019年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海关首次提出“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 理念,倡导国际海关共同构建智能治理新模式。
“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是中国海关开展“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际合作的新理念。smart customs, smart border和smart connectivity智能边境,针对不同的一带一路国家,一带一路双边协定,中国海关法现代的基石,京都公约订立于上世纪90年代,当前的公约针对国际报关和货代的协会规则都进行了修订,中国在智慧海关的应用已经走在前面,在海关的监管和服务中要使用互联网+,对于数据协调,中国倡导在跨境电商上使用已经形成的信息数据,注重数据的共享和交换。无论是规则、制度、或者技术方面的推进,都需要海关和商界合作,整个供应链需要三方:海关、商界、AEO等系统;规则的建立和基础的应用,都需要和商界的合作,共建营商环境。
会议期间,上海科越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举办科越云通关5.0智慧通关系统新品发布启动仪式,新品一经亮相,就引发现场热议,开启了全新概念的AI智能通关探索之路,让参会人员感受到科越云通关5.0智慧通关系统智能通关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