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给重庆带来的,不仅仅外贸,经济上的发展机遇。对于重庆已经成熟的优势产业来说,也是一个极佳的转型发展机会。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重庆海关副关长李玉正式对外公布重庆海关支持重庆自贸试验区27项措施。欧坚网络-跨境自贸区报关
据介绍,这27项措施主要围绕“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创新保税监管制度”、“支持新型业态发展”、“加强物流枢纽建设”、“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五个方面制定,重点服务探索“重庆制造”新动力、拓展“重庆枢纽”新功能、展现“重庆服务”新面貌、助推“重庆贸易”新跨越四方面的建设,这些措施将有力助推重庆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集聚、监管高效便捷、金融服务完善、法治环境规范、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
创新保税监管制度,探索“重庆制造”新动力
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重庆加工贸易及报税物流实现进出口35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3%,占重庆同期进出口贸易总额的56.2%,是重庆对外贸易的主战场。
自贸区的建设,也为重庆的加工贸易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重庆海关人士告诉记者,根据规划,充分发挥重庆作为加工贸易承接转移示范地的优势和作用,助力重庆在自贸试验区内打造产业梯度转移的国际加工基地,推动加工贸易向产业链、价值高端链拓展。
据悉,重庆海关将着力于提高加工贸易企业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推行“三自一简一推广”支持措施。
具体来说,实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自主管理。允许企业自主备案,自定核销周期,选择自主核报,该措施可以有效简化企业通关手续,方便企业合理安排作业,进一步满足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需求。
简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业务核准手续。取消单个业务逐票核批,一次性赋予企业相应业务资质。
支持推广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试点,将“选择性征收关税”适用范围由西永综保区扩大到两路寸滩保税港区。
优化物流监管模式,拓展“重庆枢纽”新功能
重庆地处内陆,展开国际物流存在着一定的瓶颈。自贸区的建设将成为重庆打造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开放高地新的契机。
在物流方面,重庆海关人士告诉记者,以优化物流监管模式为突破口,积极参与、推动重庆“单一窗口”建设,落实“三互”大通关,促进国际多式联运业务发展,实现铁、公、水、空口岸间无缝连接,扩展自行运输范围,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实现重庆海关辖区内一体化通关,助推重庆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在“重庆枢纽”贯通融合的新格局。
同时,探索将安全智能锁应用于“渝新欧”运邮班列国内段监管,配合海关总署推进中欧(重庆)班列海关国际合作和安全智能关锁互认试点,助推“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功能进一步提升。
营造便利营商环境,展现“重庆服务”新面貌
促进贸易便利化,实现国际贸易手续的简化,促进要素跨境流通,是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进出口企业的呼声。
为加快形成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市场公平竞争,落实“放管服”提高行政效能,重庆海关将积极打造“e海关”、推行企业认证事项一站式办理等支持措施,展现海关服务新面貌。
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逐步实施电子化管理,打造“e海关”。推行加工贸易无纸化,企业可以全程在网上办理业务,无需到海关现场交单,此举可实现“数据多跑腿、企业少跑路”,进一步满足企业提高通关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需求。
推行企业认证事项一站式办理,企业可以在直属海关授权的受理海关办理完成认证申请,认证通过的可以当场领取认证证书,让企业减少来回奔波。
推行行政复议速裁机制,管理相对人对自贸试验区内隶属海关行政行为提起行政复议的,建立专业化审理机制,提高复议审理效率,将法律规定复议案件办结时间缩短50%。
支持新型业态发展,助推“重庆贸易”新跨越
为助推重庆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支持中新战略互联互通等重大战略项目的落实,重庆海关密切关注新兴业态发展,特别针对重庆区域发展需要和航空产业需求,提出支持开展航空器及零部件研发制造、检测维修业务,支持发展飞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融资租赁业务,支持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产业优势发展委内加工、境内外维修等支持措施,促进新型业态壮大发展,助推贸易结构转型升级,推动“重庆贸易”实现新跨越。
支持开展航空器及零部件研发制造、检测维修。符合内外资鼓励项目、重大技术装备、科技创新等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的航空器及零部件研发、加工、制造企业和单位进口设备、原材料、零部件等货物,可享受进口税收优惠待遇,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航空器及零部件境内外检测、维修业务。
支持发展特殊监管区域融资租赁业务,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融资租赁企业进出口飞机、船舶和海洋工程结构物等大型设备涉及跨关区的,在确保有效监管和执行现行相关税收政策前提下,可实行海关异地委托监管。
文章来源:重庆时报
据介绍,这27项措施主要围绕“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创新保税监管制度”、“支持新型业态发展”、“加强物流枢纽建设”、“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五个方面制定,重点服务探索“重庆制造”新动力、拓展“重庆枢纽”新功能、展现“重庆服务”新面貌、助推“重庆贸易”新跨越四方面的建设,这些措施将有力助推重庆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集聚、监管高效便捷、金融服务完善、法治环境规范、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
创新保税监管制度,探索“重庆制造”新动力
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重庆加工贸易及报税物流实现进出口35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3%,占重庆同期进出口贸易总额的56.2%,是重庆对外贸易的主战场。
自贸区的建设,也为重庆的加工贸易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重庆海关人士告诉记者,根据规划,充分发挥重庆作为加工贸易承接转移示范地的优势和作用,助力重庆在自贸试验区内打造产业梯度转移的国际加工基地,推动加工贸易向产业链、价值高端链拓展。
据悉,重庆海关将着力于提高加工贸易企业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推行“三自一简一推广”支持措施。
具体来说,实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自主管理。允许企业自主备案,自定核销周期,选择自主核报,该措施可以有效简化企业通关手续,方便企业合理安排作业,进一步满足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需求。
简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业务核准手续。取消单个业务逐票核批,一次性赋予企业相应业务资质。
支持推广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试点,将“选择性征收关税”适用范围由西永综保区扩大到两路寸滩保税港区。
优化物流监管模式,拓展“重庆枢纽”新功能
重庆地处内陆,展开国际物流存在着一定的瓶颈。自贸区的建设将成为重庆打造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开放高地新的契机。
在物流方面,重庆海关人士告诉记者,以优化物流监管模式为突破口,积极参与、推动重庆“单一窗口”建设,落实“三互”大通关,促进国际多式联运业务发展,实现铁、公、水、空口岸间无缝连接,扩展自行运输范围,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实现重庆海关辖区内一体化通关,助推重庆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在“重庆枢纽”贯通融合的新格局。
同时,探索将安全智能锁应用于“渝新欧”运邮班列国内段监管,配合海关总署推进中欧(重庆)班列海关国际合作和安全智能关锁互认试点,助推“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功能进一步提升。
营造便利营商环境,展现“重庆服务”新面貌
促进贸易便利化,实现国际贸易手续的简化,促进要素跨境流通,是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进出口企业的呼声。
为加快形成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市场公平竞争,落实“放管服”提高行政效能,重庆海关将积极打造“e海关”、推行企业认证事项一站式办理等支持措施,展现海关服务新面貌。
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逐步实施电子化管理,打造“e海关”。推行加工贸易无纸化,企业可以全程在网上办理业务,无需到海关现场交单,此举可实现“数据多跑腿、企业少跑路”,进一步满足企业提高通关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需求。
推行企业认证事项一站式办理,企业可以在直属海关授权的受理海关办理完成认证申请,认证通过的可以当场领取认证证书,让企业减少来回奔波。
推行行政复议速裁机制,管理相对人对自贸试验区内隶属海关行政行为提起行政复议的,建立专业化审理机制,提高复议审理效率,将法律规定复议案件办结时间缩短50%。
支持新型业态发展,助推“重庆贸易”新跨越
为助推重庆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支持中新战略互联互通等重大战略项目的落实,重庆海关密切关注新兴业态发展,特别针对重庆区域发展需要和航空产业需求,提出支持开展航空器及零部件研发制造、检测维修业务,支持发展飞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融资租赁业务,支持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产业优势发展委内加工、境内外维修等支持措施,促进新型业态壮大发展,助推贸易结构转型升级,推动“重庆贸易”实现新跨越。
支持开展航空器及零部件研发制造、检测维修。符合内外资鼓励项目、重大技术装备、科技创新等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的航空器及零部件研发、加工、制造企业和单位进口设备、原材料、零部件等货物,可享受进口税收优惠待遇,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航空器及零部件境内外检测、维修业务。
支持发展特殊监管区域融资租赁业务,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融资租赁企业进出口飞机、船舶和海洋工程结构物等大型设备涉及跨关区的,在确保有效监管和执行现行相关税收政策前提下,可实行海关异地委托监管。
文章来源:重庆时报